相伴2026:齡感生活微社群行動網

台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目前位置相伴2026:齡感生活微社群行動網

 「拿砂紙機時,手肘要靠著身體呈三角形,用身體去帶,才不會受傷。」在隆田社區關懷據點門口,駐點助理葉家丞指導著從未用過木工機器的統計系學生,打磨著社區行動咖啡車。一旁,住在附近的敏羣老師提著一手飲料出現,為大家補充水分;文雄大哥騎著摩托車停在一旁,與家丞討論木料貼皮的做法,就又回去工作了。

運用自身專長進入社區共做

「最初其實只是想為家鄉做些事情。」出身臺南的家丞,從建築所時期參與USR計畫,到官田進行場域研究、空間改造。畢業後,不像其他同學選擇建築師事務所,而是選擇留在官田,繼續自己在研究所未完成的夢想。

「我認為建築設計要回到使用者的生活與喜好去思考,而不是坐在圖面前獨自想像。」以場域實作經驗為論文研究,讓家丞強烈意識到『使用者』在建築設計過程中的重要性。從參與社區生活、了解居民實際需求,再透過轉譯、與居民一起將想法轉變成設計細節,一步步地,將自己的建築專業融入應用在社區實作。據點完工後,家丞與社區關係更加密切,反而能幫助社區跳脫一般社造想像,例如與社區合作野餐,將活動拉出據點空間,讓更多居民一起經營戶外生活,或是培養長輩發揮自身興趣與專長,並在課程之餘,呼朋引伴來一起動動手,展現自信與成就感。在家丞心中的建築,堆築在有笑聲、有生活、有記憶的一磚一瓦之上。

從「以專業投入實踐」到「建構跨域人才與社區的連結」

「這個我們知道家丞喜歡吃,幫他留了一份在冰箱…」許多社區長輩把家丞當成自己的孫子,對他挑食的口味也一清二楚。就是這一份彼此信任的情感,讓家丞成為學校與場域之間的重要橋樑。「家丞,老年所有一堂高齡政策課程想跟隆田長輩分享,你建議怎麼安排呢?」相伴2026計畫除了期待與社區經營自主生活、以及共學共創的青銀微社群,也期待讓大學教學研究能有機會參與其中。短期課程,需要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認識社區,不造成對於社區居民的干擾;長期研究,需要讓學生從陌生到參與、進行實作與研究,這需要家丞自身的跨領域學習、以及專業轉譯的能力。甚至,有學生在課外之餘想繼續參與,家丞也帶著學弟妹,組隊爭取資源,支持學生自我實現夢想。

「官田能有像家丞,或是臺文所的克威、郁柔等年輕人願意在這裡跟社區一起做事,對我們在地很好。年輕人可以為我們這些在地人帶來許多新的刺激與想法。」敏羣老師很早就開始參與社區事務,也很支持成大USR計畫的助理與學生。「有家丞他們的協助,可以看到社區一步步地在成長,而且又有其他不同科系的學生,讓社區有更多的嘗試與機會。不像一般學校課程,來了就走,你們帶的,會讓社區看到改變。」成功大學USR_相伴2026計畫期待發展未來超高齡社會的新工作型態「高齡生活規劃師」,除了協助在地發展自主選擇的高齡生活,也在學校與場域之間,建立起人才培育的橋樑與平臺,以社會發展願景作為成大社會責任。

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