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資料庫
目前位置
以微生物科技導入台南市農業區的智慧新農業
臺灣
農家的收入主要取決於兩個部分,分別為天氣的影響和銷售的價格,在計畫的場域內有著不同層級的農業,而這些農業面臨著不同的困境,面對這些困境,本計畫著力於六級化產業的推動。近年來在極端氣候下的旱、洪災及其他天災造成的減產屢見不鮮,2018年8月的熱帶低壓造成連續多日的超大豪雨讓後壁鄉的二期水稻減產1半以上;同年的暖冬也讓龍眼及荔枝開花量大減,連帶影響花蜜和果樹收成;2020-2021的長期乾旱除了引發工業的缺水危機,也連帶讓2021年一期水稻無法耕種。天災導致的農損,可以用設施農業或微生物農法來減少損失,但銷售的價格的提升則是更大的難題,台灣農作物的植栽往往依據曆法中的24節氣,農民幾乎都是同時種又同時收割,因此每年的高麗菜、香蕉生產往往過剩,已成為農業一級產業中的重大危機,甚至讓農民血本無歸。
教育知識在地化與實踐場域全球化:由高雄舊港新灣出發
臺灣
足以媲美萊茵河美景的前鎮河畔,歷經1979年間河道截彎取直,度過「黑龍江」汙名的整治工程,賦予前鎮、草衙優美的休憩水岸。「前草」人憑藉自1960年代的高雄港灣拆船產業能量,帶領台灣經濟起飛,加以1966年改變台灣產業性別結構的第一座加工出口區之設立,吸引眾多人力資源灌溉此地。隨著全球化發展與中國經濟起飛,台灣製造業逐漸外移,前草曾風光一時的經濟景況轉而成為人去樓塌的「鏽帶」地區。然而,一群前草青年正以其力量與時代拼搏,既「續」(suà)上一輩落腳前草的開創精神,亦致力拓展「技藝」精粹風華,以「打磨」的勞動韌性令鏽漬去汙,構築另一重前草意義的「生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