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中看見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8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目前位置從生活中看見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人類學、#跨領域、#職涯培力、#知識服務


讓人類學不只在學院,也能在生活被發現

 教育部USR計畫主要透過大學內部培育人才的課程將青年帶入社會與社區,讓他們在學習的歷程之中,也能同時發揮創意與能量來嘗試解決社會問題。那麼大學老師自身又有什麼樣的社會實踐呢?【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即是三位有人類學背景的老師,發揮所長所做的一項社會實踐計畫。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粉絲頁自2012年12月成立,成立之初以「百工」為名,即是看到人類學的知識在臺灣常只限於大學學院內,社會大眾對於人類學所知有限,而學院內對於專業發展的想像,多只侷限於學術領域,因此希望向更多人、更多不同的專業領域推廣人類學。隨著2014年創辦人宋世祥(現任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從美國回到臺灣,便與共同創辦人陳懷萱(現任臺大d.school專案助理教授),毛奇(蕭琮容,現為美食作家/媒體人),開始在臺北舉辦各項人類學推廣活動,以人類學科普知識服務、跨領域職涯分享、跨領域職涯培力為三大核心宗旨。2020年起,加入王庭宇(輔大博物館所助理教授)一起共同經營。

在知識科普上,團隊每日在【百工裡的人類學家】FB粉絲專頁上分享轉貼兩則媒體文章,並給予簡介短評,幫助喜歡人類學的朋友不會錯過最新的學科相關研究或是新聞。目前該項知識服務已經連續不間斷八年以上,成為許多人認識人類學或是接觸相關文化知識的入口。團隊成員也不定期撰寫專欄文章,分享最新的人類學跨領域應用案例與反思。此外,團隊在臺北每年均舉辦人類學主題「說書會」,帶領熱愛人類學的讀者掌握最新或是主題式的閱讀內容。宋世祥老師亦獲得誠品書店高雄SOGO分店的場地贊助,每月舉辦人類學「說書講座」,邀請人類學者與各方作者來向高雄大眾分享精彩的知識內容。該講座也已成為南臺灣最為長壽的人文社會科學講座之一。

2020年夏季說書會


在職涯分享上,團隊亦邀請曾經在大學內學習人類學後來在各行各業之中服務的精英,來介紹在自己職場中運用人類學知識與方法的經驗。例如:2021年九月上旬的《跨世代女「人」交流》線上活動之中,即邀請廖雲章(獨立評論@天下 總監)、劉雨涵(健身Youtuber&部落客/May U Fit創辦人)、林宛瑩(奧沃市場顧問創辦人),從女性與女力觀點出發,分別分享她們各自如何從過往的人類學學習獲得養份,應用於現今投入的職場之中,以及如何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競爭力。團隊也曾邀請新聞記者、作家、護理師、使用者經驗研究員、編輯、策展人、社會企業創辦人、國際NGO工作者、文創工作者、地方創生專家等,來分享他們的故事。

2021 跨世代女「人」交流線上講座


在職涯培力上,團隊則不定期舉辦使用者經驗研究、設計思考、厚數據挖掘應用、身體地圖等工作坊,協助有志向學術以外專業發展的人類學相關系所學生獲得實際可用的職場能力外,也幫助職場青年能從中看到人類學如何應用於職場之上。

2017百工裡的使用者經驗研究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中的USR計畫

作為一門知識學門的社會實踐,【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也有與USR直接與間接的合作。創辦人宋世祥老師本身即是中山大學USR-C「城市是座一共事館」內的計畫協同主持人之一,長期在高雄市鹽埕區帶領同學協助在地商圈與社區轉型發展成為「創意街區」,透過舉辦「鹽夏不夜埕」(夜間創意成果展)、「街頭玩童~鹽埕街區兒童遊戲日」等活動讓在地更富有創意與創新的活力。定期舉辦於高雄SOGO百貨誠品書店的講座也成為計畫課程當中的延伸學堂,幫助學生們更加熟悉田野調查技巧、地方創生、兒童遊具設計、社區設計等議題。

陳懷萱老師則在臺大USR計畫「大學PLUS」中擔任協同主持人,她不只在校園中透過跨領域共授「田野工作坊」實作課程來實踐百工人類學的精神,同時也帶領臺大學生前進宜蘭場域,探討移動式學習的模式與機制,藉由宜蘭大場域與臺大小場域的相互開放共學,開展以地方不同族群為主體,協力共創展演「生活博物館」的舞臺,來回應地方發展優質教育與關係人口等需求。陳老師也透過【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引入地方創生專家林承毅進入到課程系統,帶領同學對於如何進行體驗設計與儀式設計有更深刻的認識。

人類學的民族誌式田野調查工作可以說是USR計畫中常被採用的方法論,強調參與計畫的老師與同學們都能長期沈浸在社區之中,好獲得在地社會脈絡有更深的理解,也能從中發現等待解決的問題,或是看到社區發展的可能。從宋世祥、陳懷萱與毛奇的角度來看,以民族誌田野調查參與USR的大學同學們,都能因為課程中所獲得的養分,在未來成為優秀的「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2020百工裡的人類學家@高雄


2019 新聞工作與人類學講座


2016劇作老年 工作坊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致力於推動人類學的科學知識普及知識服務、人類學的跨領域應用,人類學跨領域的職涯培力。努力並收穫著以下成果:

A. FB粉絲專頁【百工裡的人類學家】經營。

B. 於臺北不定期舉辦人類學跨領域主題講座、工作坊。

C.於高雄每月舉辦人類學跨領域主題講座。

D.專書出版《百工裡的人類學家》、《百工裡的人類學家2: 厚數據的創新課》。

聯絡方式:cafesea1020@gmail.com

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