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牧共好與農綠共生:以科技民主為行動核心的技術與價值創新

台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目前位置農牧共好與農綠共生:以科技民主為行動核心的技術與價值創新

蔡永順是計劃場域的青農之一,北漂回鄉後在臺南新市做友善農,以火龍果及芭樂為經濟作物。承接岳父的慣型農田,為了孩子的健康,決心走有機栽培,為資深台南光合菌訓練班學員。

「農業神隊友-微生物菌種」

蔡永順說「依靠經驗傳承的老農做法和講究科學方法的青農之間存在著隔閡,這是大多數轉型期間的人都會遇到的困境。我想讓土地自然生態的循環,與蟲草共生共存,搭配微生物菌種的使用,現在我基本上不需要使用任何農藥。鄰田雖然覺得我的作法標新立異,但隨著108年我栽種的火龍果獲得優質果品的冠軍,也肯定我的作法。」

他的田間大量使用微生物菌種來改善土力及肥力,豐富草相為火龍果植株保肥,草死亡腐熟後能成為綠肥,而生物菌使植株變得更強壯,能夠更有8 效吸收養分、抵抗根瘤線蟲,加上為減輕銷售壓力,不再追求高產量,一株僅留一果,因此用肥大大降低。

蔡永順比較,「前一年每月施用34包肥料,今年起在草生栽培、調節產量、使用生物菌於植物根部並且一併改善了土壤,施用的肥料也減少了,平均1個月用不到5包肥料,成本降到幾乎為零」。

「品質重於產量:客戶挑選了我,我也挑選了客戶」

收成上採用一株一果。雖然植株枝條比較細,但如果好好去觀察植株的狀態,判斷他們目前需要什麼養分,細枝條還是可以結大果。這部分光合菌的輔助培育幫了大忙。經營上,不為了搶市去提早收成,也不會為了賣相而去犧牲果本身的品質。果相上雖比市面上賣相偶爾略遜一籌,但這些果也都是可以吃的。外觀就是自然環境反應出來的結果,整體口感會感受到從中間開始成熟的高甜度部分、和外圍糖分自然擴散出去的清甜,整體風味比較有層次,不像提早採收再做催甜的果那樣整顆都是死甜的。一顆果好看但不好吃,這個是沒有意義的。目前市場走向注重賣相,果長得不好看就覺得不好吃,但客人認定蔡永順的品牌,對他而言就是肯定。

「態度對了,其他都對了」

蔡永順「回鄉到現在,初衷是為了孩子的健康,讓他們在自然的環境成長,畢竟我們自己就是在這種環境長大的。從原本的工作轉當有機青農過程雖然辛苦,但我想我們就是做對的事,態度對了,其他經歷這些我們重新學習起來就可以了。」

 蔡永順繼續說道「跟著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研究所廖麗玲博士的腳步,以及成大USR計畫團隊的陪伴,讓我在微生物菌種栽植上獲得更大的提升。其中特定品項的LINE群組交流及資訊共享,更是一大助力。友善植栽以然是下一代農業的趨勢,我們期盼用更善待土地及對生態無害的方式,培育更健康的作物,希望大家都能享用到最新鮮天然的蔬果。」

文章分享